媒體種類: | 光碟 |
---|---|
編碼: | Various |
容量: | 700MB(80分鐘音頻) |
讀取機制: | 780nm波長雷射, 1200 kbps (1x) |
寫入機制: | 1200 kbps (1x) |
開發: | Philips, Sony |
用途: | 音頻及數據存儲 |
CD(英語:Compact Disc),是一種用以儲存數字資料的光學碟片,原被開發用作儲存數位音樂。CD在1982年面世,至今仍然是商業錄音的標準儲存格式。
在CD尚未發明之前,音響系統都是屬於類比訊號,音樂的來源大多是30公分直徑的LP唱片、收音機,以及錄音機等,CD發明之前根本就沒有數位音響,因此CD可說是繼電晶體以來最偉大的發明。
歷史
CD光碟機起始於1980年,由荷蘭的飛利浦公司與日本的Sony合作所發表的音樂光碟(Audio CD),亦稱為CD-DA(Compact Disc-Digital Audio),從此之後,因其它媒體市場的發展而連續推出一系列的光碟規格與產品。原本僅是為了家電消費、唱片市場所設計,並沒有想到CD將來可以用於電腦的用途。當時電腦的資料儲存還在5.25吋的磁片階段,包括3.5吋的磁碟亦尚未被發明。"
CD技術其後被用作儲存資料,稱為CD-ROM。可錄式光碟隨後面世,包括只可錄寫一次的CD-R及可重複錄寫的CD-RW,直至2007年為止,成為個人電腦業界最為廣泛採用的儲存媒體之一。CD及其衍生格式取得極大的成功,2004年,全球Audio CD、CD-ROM、CD-R、CD-RW等的合計總銷量達到300億張。
雖然許多音樂迷或音樂專業人士[誰?]都指出,若使用較高級的器材,CD音質大輸LP及錄音帶,此論點也可以數學證明之[來源請求];但多數大眾無法分辨,且類比訊號也有保存失真問題;所以自CD出現在音響市場之後,30公分直徑的模擬制式LP唱片就開始慢慢隱退。以後所有有關CD的同類產品,包括DVD與藍光光碟均是由此衍生的。
物理分析
CD的基本規格(根據1983年9月的Audio-CD 標準紅皮書):- 掃瞄速度:1.2–1.4 m/s,固定線速度/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約相等於碟內環每分鍾500轉,碟外環每分鍾200轉。
- 軌距 (Track pitch):1.6 微米
- 碟直徑:120 公釐
- 碟厚度:1.2 公釐
- 內半徑面積:25 公釐
- 外半徑面積:58 公釐
- 讀寫速度:1X = 150 KiB/s = 153,600 Bytes/s
- 容量:700M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