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科技—發明:電視機


電視機的圖示。
電視
  •  指將連續的、動態的圖像聲音轉換為電子訊號,並通過各種渠道傳輸電子訊號,然後再將電子訊號還原為圖像聲音的技術;
  • 指接收這種電子訊號的設備,即可以接收並還原電子訊號為活動的、連續的圖像聲音的裝置,通稱電視機
  • 一種特別的社會文化現象,特指人與人之間、人群和人群之間、人群與人之間使用電視作為傳播載體進行資訊交流、資訊傳播的一種過程,諸如電視節目的製作、電視訊號的傳輸、電視訊號的接收和觀眾對於電視節目內容的評判和反饋等的各個方面。
電視被世人公認為是二十世紀最為重要的發明之一。

 

歷史

早期手提式的電視機
電視不是哪一個人的發明創造。她是一大群位於不同歷史時期和國度的人們的共同結晶。早在十九世紀時,人們就開始討論和探索將圖像轉變成電子訊號的方法。在1900年,「television」一詞就已經出現。
人們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蘇格蘭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像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誌,他被稱做「電視之父」。但是,這種看法是有爭議的。因為,也是在那一年,美國人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闆展示了他的電視系統。
儘管時間相同,但約翰·洛吉·貝爾德與斯福羅金的電視系統是有著很大差別的。史上將約翰·洛吉·貝爾德的電視系統稱做機械式電視,而斯福羅金的系統則被稱為電子式電視。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傳輸接收原理的不同。
電視的發展紛繁複雜。幾乎是同一個時期有許多人在做同樣的研究。為將歷史簡明地說清楚。我們可以將電視的歷史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現代


映像管電視機

電漿電視
現在,電視正在進行著一場革命
  • 電視技術的現狀:當前電視技術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數位化。首先是節目製作數位化。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英國廣播公司BBC)率先在全球建立起了「哥倫布」系統。這個系統使得BBC的電視節目儲存、編輯、播出全面實現數位化,即非磁帶化,從而極大地提高了BBC的工作效率,節省了製作成本。另外,現在的電視機構正在逐漸淘汰傳統的類比錄放影機錄象帶,取而代之的是數位錄放影機和各種新興的記錄載體。這個變革大大改善了圖象的質量。其次,傳輸技術也多元化起來。除了傳統的無線 微波傳輸外,現在還有有線電視衛星電視等傳輸方式。這些新興的傳輸方式有效地減輕了訊號在傳輸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的衰減現象,保證了較好的接收質量。最後是接收技術的數位化變革(請看下一個要點:電視機的現狀)。聲畫質量的提高和雙向互動是數位化廣泛推廣帶來的兩個最大的好處。
  • 電視機的現狀。現在的大多數人用的電視機體積比起十年前來並沒有小很多。因為顯像管技術依然是現在最常用的顯示技術。這種技術最大的缺點是螢幕的大小與體積成正比。而34英寸是這種技術所能夠達到的最大極限。這顯然與人們的需求背道而馳。於是,更多的顯示技術湧現出來。例如背投影電視液晶電視電漿電視LED電視等。與此同時,伴隨著電視製作和傳輸技術的數位化,接收裝置的數位化也成為了必然。數位電視的顯示效果更好,功能也更多,甚至已經可以實現初步的雙向互動。電視機的另一個趨勢是智能化趨勢,即與其他電器的結合,特別是與電腦的結合。這將使得電視更加「聰明」,具有更多的功能,從而突破電視的傳統含義(參見「前景」)。
  • 電視傳媒。發展飛速,讓人應不暇接,更加迷惑。電視傳媒的兩極化嚴重。知名的、諸如BBCCNN等幾家電視機構握有強大的話語權(參見「全球傳播」)。專業化程度加強,面對的受眾面更加狹窄。

前景

  • 電視節目製作的前進方向有兩個。一個是更加的真實化。即更加真實地還原事件本身。例如,CNN在新聞事件中大量的直播運用就是其中的一種體現。另一個是更加的戲劇化,例如,與CNN相對的FOX NEWS在其節目中就用大量戲劇化的語言來「渲染」美國伊拉克的戰爭。當然,上述的這兩個方向只是兩種不同的節目製作方向,是歷來有之。只是近來特徵更為突出。而此外的現象還有,節目窄播化、頻道專業化等。
  • 同時,在技術越來越先進的今天,電視作為一種工具正在更多地被國家所使用。因為,現在的國家實力已不僅僅限於經濟軍事等這些傳統的「硬」實力的範疇。文化軟實力同樣也要被考慮。因而,電視被認為是提升一個國家軟實力的很好工具。目前,這種趨勢正在愈演愈烈。
  • 電視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文化。其文化層面當面臨著其他新興媒體(如網路)等的挑戰時,影響力必然會像以前的電影戲劇一樣有所下降。但是,電視作為一種技術將會有很大的發展。電視這種技術在未來將更加廣泛地與其他技術結合,從而充分地方便人們的生活。例如,最近電視技術和行動通訊技術的結合就使得手機電視的提供率先在挪威成為了可能。而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幾年前將電視技術和網際網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其核心網站BBCi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影象資料庫,使其在互動能力上走在了世界媒體的前列。

詞源

  • 1934年,孫明經南京中央大學理學院作為楊簡初的助手,研製出中國第一套可攝像、傳輸、接受並播放的電視原理樣機。楊簡初將「電視」確定為television在中文中的對應名稱。
  • 1939年,孫明經正式把「電視」列為金陵大學「電影工程」課的第十三部,「電視」正式成為中國大學課程。

節目製作

電視節目製作就是對聲音、圖象素材及有關文字資料進行形式和內容上的加工處理以最終形成電視節目的過程。

 訊號傳輸

電視機種

廣播電視接收機的分類。
  • 按還原色彩分類:
    • 黑白電視機
    • 彩色電視機
  • 按觀看角度分類:
    • 直視式電視機
    • 投影式電視機
  • 按成像原理分類:
註:還有一種不太科學的方式,分為大螢幕,小螢幕和微顯方式。在微顯中的器材包括頭盔式顯示器中的微型超高解析度LCD,也包括巨大的DLP投影牆中的DLP顯示晶片。

世界電視發展現狀


電視引進各國的時間:      1930年至1939年      1940年至1949年      1950年至1959年      1960年至1969年      1970年至1979年      1980年至1989年      1990年至1999年      無資料
眾所周知,電視技術的提高和電視節目的製作是需要很大投入的。因此,一個國家和地區電視業的發達和電視製作水平的高低一般來說是和這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水平成正比的。
 遠東地區及太平洋地區
 墨西哥及加勒比地區
墨西哥商業電視台特拉維薩(TELEVISA)在中國取得較大的進展。除建立辦公室,銷售節目外,與湖南衛視進行FORMAT交易,共同製作了《醜女無敵》一劇,第一季收視高居中國電視榜首。
,英文為Television,這個詞在不同的環境下有不同的內涵外延。通常有以下三種意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