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科技—發明:指南針

指南針

1044年武經總要記述指南魚
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前身為中國古代的司南。是一種用於指示方向的工具,廣泛應用於航海、野外探險等領域。早在古代已對貿易、戰爭和文化交流造成深遠影響。

開封展示的勺碗形、用於漢朝(前202年-220年)風水堪輿指南針模型;該模型的歷史真實性一直受到李書華(1954年)的質疑。[12]
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聖羅倫索特諾奇提特蘭,一件來自奧爾梅克時代的古老赤鐵礦手工藝品可追溯到大約前1000年,顯示在當時中美洲有可能使用天然磁石的指南針,遠較在中國所描述者年代更為久遠。然而奧爾梅克文明中並不懂得如何提煉生鐵,中國老祖先當時已發現如何提煉生鐵,並將之與天然磁石接觸以進行磁化。古文獻對天然磁石吸引鐵以製備磁鐵的描述於《管子》、《呂氏春秋》、和《淮南子》中提及。到了漢朝(前202年-220年)開始使用指南北天然磁石磨製的勺碗狀指南針,用來占卜風水堪輿,尚未用在導航方面。東漢王充(27年-約97年)在其所著《論衡》卷17是應篇第52說「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雖根據根據李約瑟(1986)的研究,《論衡》卷16亂龍篇第47說提及另外兩處相同文字提及磁鐵吸力,但學者李書華(1954)認為那是天然磁石,並指出,《論衡》中並沒有明確提及磁鐵。
1044年出版的北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五描述了用人造磁鐵片製作指南魚:將鐵片或者鋼片剪裁成魚狀,放入炭火燒紅,尾指北方斜放入水,便形成熱剩磁的指南針,可放在盛水的碗內,透過剩磁與地磁感應作用指南。《武經總要》記載該裝置與純機械的指南車並用於導航。
宋朝(960年-1279年)的沈括在其1088年著述《夢溪筆談》中是第一位準確地描述地磁偏角(即磁北與正北間的差異)和利用磁化的繡花針做成的指南針的人,而朱彧(活躍於12世紀)在其1119年發表的《萍洲可談》中是第一位具體提到利用指南針在海上航行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