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科技—發明:造紙術

造紙術

漢武帝時代(前141年-87年)用來包裝紙的纖維織料殘片
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相傳是由東漢時代的宦官蔡倫所發明,但是也有考古證據說明,造紙術在更早時期就存在,而蔡倫只是一位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並且大規模投入商業使用。造紙術對知識的保存及資訊的流通有不少影響。
雖然照古書記載,東漢25年220年)宦官蔡倫63年121年)發明了造紙過程,並建立了造紙新材料的使用,不過在中國發現的古老填充及包裝紙製品 — 如天水放馬灘地圖 — 可追溯至前2世紀;時至3世紀,做為書寫媒介的紙已廣泛為大眾所使用,它取代了傳統但更昂貴的媒介如竹簡帛書、木板、以及可後來入窯燒硬的濕黏土板等。目前所知最早、上書文字的紙片是在阿拉善盟查科爾帖的一處烽火台遺迹里發現。當時正值110年,漢朝軍旅在一次匈奴南侵後放棄駐防該地。在105年由蔡倫確立的造紙過程中,將桑樹樹皮、麻纖維、舊亞麻布、與漁網混合物加水煮爛,均勻攪拌成泥;然後置入帶蘆葦織成底墊的木製平板木篩以撈起紙漿,這可在稍後抖掉水分並攤在陽光下曬乾;P.S.湯姆表示該製程後來以壓制過濾、精鍊、拋光方式逐漸改進,得以生產出表面光滑、質地強韌的紙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