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科技—發明: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已知最古老的印刷書籍,在868年出版(唐朝618年-907年)期間)
主條目:活字印刷術
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是現代印刷術的前身,與造紙術一樣對知識的保存和流通造成影響。據載是北宋時期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
雕版印刷:目前發現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單頁版梵文撰寫的《陀羅尼經》,該經是印在亞麻紙上,於650年670年間出版,且在1974年於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1966年,考古學家在韓國發現了一本微型《陀羅尼佛經》,該經內含唐朝女皇武則天(約690年-705年)頒行的則天文字。學者斷定該經不早於704年,後來被珍藏在一座建於751年統一新羅時代的舍利塔里。不過,已知最早一般大小的印刷出版書籍,是唐代(618年-907年)間刊行的《金剛經》。該經長5.18米(17英尺),捲軸格式,可追溯到唐懿宗咸通9年農曆4月15日(即868年)。學者李約瑟和錢存訓(Tsien Tsuen-hsuin)的記述表示金剛經的書法雕刻遠較較早印行的單頁版陀羅尼經更為先進,更為精巧。另外,兩個最古老的印刷農曆日期為877年和882年,它們是在當時佛教聖地敦煌被發現;學者伊沛霞(Patricia Ebrey)寫道,某些最早期印刷品為曆書的發現並不出人意料,因為中國老祖先認為計算並標下哪天是否為黃道吉日有其必要。
王禎(活躍於1290-1333年)於1313年所著《王禎農書》附撰《造活字印書法》中的插圖顯示在原型表的區間內依照音韻方式排列的活字
活字印刷宋朝(960年-1279年)沈括是第一位描述活字印刷過程的學者,在他寫於1088年的著作《夢溪筆談》中,將此發明歸於不知名的工匠畢升(990年-1051年)。隨著燒結陶土字符的使用,沈括描述畢升製作字形、撿字排列、印刷、並在印刷後拆解留待後來使用。畢升曾嘗試木製活字,但木製活字一直要到元朝(1271年–1368年)王禎(活躍於1290年至1333年)的木模才趨完善。王禎亦將文字按照音韻組合置於有小隔間的轉輪排字盤以方便撿字。至於銅版活字要等到明朝(1368年-1644年)華燧(1439年至1513年)於1490年的印刷作品才趨完美。清朝(1644-1912年)山東泰安的學者徐志定於1718年發展出瓷版印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