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鍊的發明雛形,最初來自於人們穿的長统靴。十九世紀中期,長统靴很流行,但長统靴的鐵勾式纽扣多到20餘個,穿脱極為費時。為了免去穿脱長统靴的麻煩,人們甚至忍受著穿靴整日不脱下來。终於在 1851年,美國人愛麗斯·豪申請了一個類似拉鍊設計的專利,但並未商品化,甚至被遺忘半個世紀之久。直至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才出現轉機,一位來自芝加哥市的機械工程師威特康·L·朱迪森,想出用一個滑動裝置來嵌合和分開兩排扣子,這是拉鍊的原始式樣。
朱迪森於1893年在芝加哥哥倫比亞世界博覽會上展示了他的新發明,將它制在鞋子上,直接穿在自己的脚上。沃克對此發明權為賞識,兩人在1894年合伙成立全球滑動式紐扣公司,並於1896年再度申請專利。但產品有點笨重,不受製造商青睞。後來將此產品改用在郵物袋上,但在1897年底前也只有20個袋子派上用場。沃克將此設計應用在軍用鞋上,並贏得“沃克上校”的稱呼。
1901年朱迪森申請一項机器專利,可連结一排拉鍊的齒狀部分。但機器太複雜不好使用,因此,全球滑動式紐扣公司消沉了好一陣子。之後,又成立紐扣及紐扣機械製造公司,研究開發縫製拉鍊的機器,省去手工縫製的不便。1904年公司更名為自動鐵勾式紐扣公司,他們生產一種凸頭拉鍊不會經易鬆開,後取名為安全拉鍊,但拉鍊仍常有發生爆開或卡住的現象,最终只好將整個拉鍊從衣服上拆下來。
朱迪森設計上存在的缺點,後來被生於1880年的瑞典人森貝克所解决。森貝克從1908年起,開始研究拉鍊的改良,日夜苦思,他想盡法將拉链的齒狀部分密合,以防爆開,並將安全拉鍊更名為普拉扣拉鍊,此設計被稱為是拉鍊問世的重要里程碑。然而,森貝克的新產品仍然存在缺點。
1913年森貝克再度申請專利,專利許可於1917年核准。沃克稱此專利為“隱藏式勾子”,對前景持樂觀態度。沃克將公司改名為“無勾式紐扣公司”,工廠遷移梅得維你。
森貝克進一步改良無勾式紐扣,齒部形狀改做成湯匙狀,頂端呈凸狀,末端凹狀,滑動裝置一滑就可使左右“齒狀部分”嵌合,再滑回則分開,稱為“無勾式二號”並且設計出製造齒狀部分的機器。後來“無勾式二號”經過多次改良,已被証明好用,並且價格也大大降低了,因此也得到了普及。
1921年俄亥俄州豪富公司向無勾式紐扣公司訂購少量的產品,用在他們生產的橡膠套鞋上。試用後發現效果良好,後又經過改良推出奇妙靴,其特點是利用拉鍊非常容易地穿和脱靴 。
但營銷人員對奇妙靴的稱呼不甚滿意,想找個更能顯示其特色的名字,某公司的經理一實靈感,想到“Zip”這個狀聲字——物體快速移動的聲音,便將奇妙靴更名為拉鍊靴,此年是1923年,後來“Zipper”——“拉鍊”就成為所有類似無勾式紐扣產品的總稱。很遺憾,朱迪森于1909年辭世,身前從未聽到“拉鍊”這個術語,也未看到他的發明在世界上成功的流行。
無勾式紐扣公司有感於“無勾式”一詞帶有負面聯想,而“拉鍊”一詞又為豪富公司所創,因此,又想出“鷹爪”這個名詞,1937年公司更名為鷹爪。
拉鍊的製造技術隨著產品的流傳而逐漸在世界各地傳開,瑞士、德國等歐洲國家,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先後開始建立拉鍊生產工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