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起初依靠太陽等天然光源作為主要照明。光可以讓人看見事物,令人類能夠活動,是生存的必要原素。沒有了光,人便不能夠用眼接收外來的視覺訊號,便不能生活。
在人類起源之初,並沒有現代人各式各樣的發明,古人自能靠着天然光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後來人類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在途中發現了火,慢慢學習了火的特性,後來更利用火製作火把作為黑暗中的照明工具。
火把或火堆等人工火源為人類提供了不少好處:它們延長了人類生活的時間、在晚間使人類能預見野獸或外敵、令人類能夠進入未知的環境如山洞等等,但壞處是在火燃燒的同時會不斷消耗燃料。這促使了人類不斷地改良照明工具和轉換燃料,使照明用品更方便,令照明時間更長。最後人類發明了電燈,並改變了全球人類的生活模式。
中國歷史上的記載
在古書中,燈具的出現始見與戰國。當時候的燈具結構已比較完善。但是由於造型也很優美,可見在它以前,燈的發明和演變已經有了一個相當時期,只是工藝說明已經失傳。也就是說,我們並不能確定,燈的起源是何時。傳說
在中國歷史傳說中,燈的起源和龍的滅絕有關,甚至有傳說是說帝舜時代人們為了從龍的身上獲取點燈用的油而大量地捕殺龍,龍才滅絕了。《海內北經》中記載:「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燭光,處何大澤,二女之靈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 這揭示了中國古代燈的起源。
《大荒北經》中記載:「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發展
白熾燈泡非常便宜,但效率低,家用鎢絲燈為16lm/W,鹵素燈大約為22lm/W。螢光燈效率很高,可達50到100lm/W (平均60lm/W),但是燈管易碎,舊式的螢光燈需要起輝器和鎮流器,因而有時會產生聽覺噪音,光度也有閃爍問題。新式螢光管及節能燈(適用於標準燈座)裡面集成了電子鎮流器,比較堅固和高效,目前仍是家用照明的最佳選擇。
隨着技術的發展,SSL的成本會不斷降低。現在LED主要用於信號指示,而在LED這一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在世界各地,採用發光二極管發光的交通信號燈、汽車指示燈及道路狀況告示等已慢慢的變得普遍。由於具有極好的單色性,在一些需要某種顏色的場合,發光二極管也比其他白色的光源更有優勢。最近剛推出的一種「碧綠」色(藍綠色,波長約500nm),符合交通指示燈和導航燈的規範要求。
有些應用場合要求光源不能帶藍色成份,比如暗室的安全照明,存放一些感光化學材料的實驗室的指示燈,以及一些必須保持暗夜適應性(夜景模式)的場合,諸如飛機尾部和橋樑的顯示和觀察。黃光發光二極管是滿足這種需求的最佳選擇,因為人眼對黃光比其他顏色光敏感得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